直資中學跟津貼學校的資助方式有何分別?為何漸變貴族學校?
直資中學近年已成為家長的熱門選擇,許多傳統名校紛紛轉投。顧名思義,其接受政府資助,理應為普羅大眾服務,然而為何又似乎漸成高不可攀的貴族學校呢?
直資學校計劃由一九九一年起推行,及至去年全港共有七十一間,計有中學五十間,小學十二間,以及中學暨小學九間。計劃原意,乃提供公營學校以外的選擇,授權校方在課程設計、收生要求和資源運用上,享有更大的自主及彈性,藉以使教學模式多樣化,跳出傳統官津學校的框框,提升水準,立意良佳。
唯現時不少具名氣的直資中學,學費不低,例如中一生聖士提反書院每年近七萬元,聖保羅男女中學近六萬等,平均每月五、六千元,非普羅家庭所能負擔。為何其有政府資助,學費仍然高企?緣於資助規則過於寬鬆。
(圖片鳴謝:USF SLE, flickr)
直資中學、小學,所收取每名學生的學費,如不高於官津學校每個學額平均成本之二點三倍,即可獲取政府用於每個官津學額的全額資助。假若超出此數,則不獲任何資助。擧例而言,以二○一五年的數字計算,政府花在每個津貼中學學額的費用,為每年逾六萬六千元,根據不逾二點三倍的準則,直資中學可收取每位學生每年學費逾十五萬元,平均每月逾一萬二千元。
雖云設有規則補助清貧學生,但似無濟於事。當局規定直資學校必須將學費總收入之最少十份之一,撥作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計劃用途。假如其學費超過政府每個津貼學額平均成本之三份之二,超出部份須撥出二份之一用作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。唯各校自行釐定之補貼申請資格,或令受惠人數不多,以聖保羅男女中學為例,在二○一六學年,全校千多名學生之中,祇有約十份之一人獲學費減免,獲全數減免的僅佔百份之六。
即使應付了學費,還有其它書簿、課外活動等開銷,雖然也有學費較低的直資中學,但熱門選擇因學費而令人卻步,似乎亦有違原意也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
欲告別補習中介,良師親自選?
眾多老師履歷電話,直接致電老師。
請即訪補習告示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