議論文結構格式為何僅屬枝葉?怎樣方能寫出佳作?

2021-02-04 07:00 pm | 瀏覽次數 : 1680

       寫作佔文憑試中文科分數達三成之重,其中論說題每年必有,唯同學往往過於看重議論文結構格式,枉費精力時間,卻忽略了真正有助寫出佳作之元素。

偏重議論文結構技巧

       好些補習社和補習天王,教授寫作議論文時,喜歡大談其結構分析、格式種類等,諸如「三分式」、「總分總」、「四段式」、「三層五節式」……等,詳列各式組織和作用,開段再來「破題法」、「引言法」……結尾則有「勸喻法」、「反問法」……之類,教人目不暇給。緊接加上七、八款論證技巧,像「引用」、「類比」、「演繹」……每款的用途和例子等等,更是暈頭轉向、眼花撩亂。

賣弄格式捨本逐末

       許多同學詳加背誦各種形式手法,通病是誤以為越是複雜的結構技巧,越能博得評卷官青睞,竭力賣弄,殊不知弄巧反拙,吃力不討好。須知架構組織、手法技巧等僅屬枝葉,殊非主幹也。

 

議論文結構,議論文

(圖片鳴謝:master1305, freepik)

 

       然則議論文的格式結構是否無用?非也。祇是不值得花費過多時間精神,埋首於旁枝末節。於議論文的組織而言,掌握三、四段式,已經是足夠考取優異成績。前者乃「提出問題」,接着加以「分析」、「解決」;後者為「引言」、「正面論證」、「駁論」及「結論」,稍為複雜一些,但也不難明白。同學要消化理解兩者,不用一小時應以足夠。兩種格式皆為老生常談,同學應可輕易找到詳細解釋,例子示範,此處不贅。

三要素方為主幹

       那麼,何者才是議論文佳作之元素骨幹?就是老生常談的議論文三要素──論點、論據和論證。論點是作者之立場主張;論證是立論理據,支持自己論點之理由;論證則是運用理據證明論點之過程。很簡單吧?不到三分鐘便可明瞭。

 

議論文,議論文格式

(圖片鳴謝:drobotdean, freepik)

 

       然而,要能提出強而有力之論證,卻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達到,端視乎平日累積下來之思考見識素養了。論點立場是議論文之靈魂所在,主張獨特,別具一格,再輔以嚴謹有力的論據和論證方能成為打動人心的佳作。結構格式,僅屬表達手法,僅是綠葉,而非牡丹也。

      考評局網頁上的評分示例裡,二〇一九年一題目為談論對「讀書無用」之看法,其中一得評分為第五級之作品,作者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、司馬遷隨漢武帝遊歷天下後寫出《史記》兩例,論證「讀書可以無用」,兩者皆無書可依,見解頗為新穎、別出心裁。此方是脫穎而出之因由也。

       議論文的結構格式,掌握基本已經足夠。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在旁枝末節,倒不如多加開濶眼界、增廣見聞,對日常事物多加思考觀察,對寫出佳作,DSE中文科摘星稗益更大也。

 

 

註:示例原文

 



(不會公開)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