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文中學怎界定?英中、中中如何分辨?中一選校愈精明

2019-03-18 08:00 pm | 瀏覽次數 : 12033

         中一選校的家長,常會聽到某些學校是英文中學,似份外受歡迎,怎樣界定呢?那間是英中、中中,又如何分辨?有些似是英文班,有些分組、分科,區別何在?弄清箇中底蘊,中一選校便愈精明。

英文中學之由來及界定

       百多年來,香港乃英國殖民地,英文之地位,不言而喻,普遍皆為英文中學,無中、英之分。及至九七歸政大陸,教育署發表「中學教學語言指引」,強制公營中學自中一開始以粵語教學,唯遭部份家長及工商界強烈反對,遂作出讓步,准予學校申請維持英文授課,包括課本及語言。

       署方把全港所有小六學生,分成三個「教學語言分組評估」組別,分別是一、「以中文或英文學習,同樣有效;二、「以中文學習,更為有效」;三、「以中文學習更為有效,但亦可以用英文學習」。據過往三年學校所收之中一新生語文水準,至少有八成半來自組別一或三,方可保持英中身份,否則須轉為中中,以中文授課,是為兩者分野之由來。當時共有一百一十四間學校維持英中,約佔全港學校兩成,此批學校迄今未變。

教學語言政策多留改變

       至二○一○年,教育局又實施「教學語言微調政策」,放寬中學開辦英文班門檻,每班上有八成半學生人數,成績排行全港頭四成即可。學校可據此要求,自行决定開英文班數目,可全開,即一般所指英中,或兼有中、英文班,或全中文班亦可,其目的為淡化英中、中中之標籤及粵語教學。

 

英文中學,英中,中中,中一選校

 (Image Courtesy of rawpixel.com at Freepik)  

 

       原定此政策以每六年為一檢討週期,首次檢討本於二○一六年,唯教育局於三年前,以微調後首批學生尚未應考文憑試,兼顧及學校教學語言穩定,宣佈延遲至二○二二年方作檢討,即學校於二○一六年收生之成績未達上述要求,仍可繼續該英文班,變相凍結英中數目。據說本來有三十二間學校不達標,須轉部份為中文班(俗稱「落車」),佔全港英中三份之一,暫保不失。今年初有風聲表示,教育局擬再把標準放寬。

英中、中中如何分辨?

       明乎此來龍去脈,便知曉所謂英文中學、英文班、英中和中中等之意義所在。須注意者,教育局嚴禁學校公開英文班數目,如何分辨是英中或中中呢?可留意其英語教授之課目數量,可參考《中學概覽》、查詢學校及打聽口碑。

       如大部份科目採英語,而又沒有分班或一班內分組釐定語言教學,屬英中(全英文班)居多,在概覽中的「按班別/組別訂定教學語言/校本課程」一欄,會漏空不填。

       若除中英文科外,有兩科主科以英文授課,並有多科分班採英文,則應有一班或以上為英文班。否則,如除英文科之外,不多於兩科以英語授課,則多為中中,倘有分班、分組釐定教學語言則更之然。

       升中選校不宜盲目取英中,還得全面考慮孩子之能力、興趣,以至校風等因素為上,粵語教學亦有其好處也。

 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欲補習無中介,良師親自選,直接電老師?

請即訪補習告示板

 



(不會公開)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