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童全靠育兒得法?向天才沈詩鈞爸爸學習教育心得

2017-03-19 03:00 pm | 瀏覽次數 : 1854

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神童沈詩鈞九歲入讀浸大數學系,十八歲在全球排名第十的UCLA擔任助理教授,其兄沈怡謀亦十七歲考獲英國牛津大學博士。父親沈振雄卻謂兩子皆非天才,其育兒心得,字字珠璣。  

       一門雙傑,成就驕人,羡煞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,早前沈振雄接受傳媒訪問,分享教育體會,甚具參考價值。然而發人深省的是,其觀點頗多與流行做法大相徑庭,茲摘述一二,公諸同好。

       沈振雄將其子之成功歸因於努力,而非智商,甚至孩子們欲做智商測驗也不許,十分抗拒「神童」、「天才」等稱號,強調做事的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。他從不看育兒書籍,其教育心得全由實踐而來。

 

神童全靠育兒得法?向天才沈詩鈞爸爸學習教育心得

(Image Courtsy of Freepik)

 

 

在孩子八、九歲之前,家裏連電視也不買,因為怕其官能刺激太強,看多了會覺閱讀沉悶乏味。更甚者,沈詩鈞只用無上網功能的舊式話音電話,大仔有智能電話,但只安裝一、兩款通訊程式,每天僅檢查兩次。沈振雄慨嘆,這些做法,根本毋需什麼條件或資源,一切只是紀律和專注,卻沒有多少家庭能做到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他以閱讀訓練孩子的專注力,否則上堂時不能維持專心,難以吸收,課後得以數倍時間補回。沈詩鈞三、四歲時,已開始自己閱讀廿分鐘,每年延長十分鐘,到八、九歲,已可連續看書一小時,現在能坐在書桌前十小時之久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此外,他覺現代香港的家長,編排密密麻麻的興趣班給孩子,美其名為培養興趣,但上堂根本不能達此目的。真正的興趣,應是先接觸該樣事物,嘗試、體驗、瞭解過後,感到不足,欲再進一步,加深認識,才需上堂。

       沈振雄認為育兒是門藝術,父母親的投入,願意花多少時間,能否有所犧牲,至為關鍵。即使是神童、天才,亦需父母的悉心栽培,才會開花結果。他的教育心得,對你又可有啟發?

 

 



(不會公開)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