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度活躍症成因、評估皆子虛烏有?哈佛心理學權威揭ADHD驚人真相

2018-03-26 02:00 pm | 瀏覽次數 : 3360

        過度活躍症成因、評估等頗為流行,為現今兒童之「時髦」病症,但國際心理學權威學者卻揭露驚人真相,原來所謂ADHD,整門病症皆子虛烏有,令人大吃一驚。

       此位哈佛大學頂尖心理學家朱隆基瑾(Jerome Kagan),非只一般權威,大名鼎鼎,享負盛名。在二○○二年,美國學術界曾按成就卓越程度,替廿世紀首百位成就最為顯赫非凡之心理學家排名,朱隆基瑾名列廿二,位居卡爾榮格(Carl Jung,分析心理學始創者,廿三位),及帕夫洛夫(Ivan Pavlov ,「古典制約理論」始創者,廿四位)之前。

        朱隆基瑾認為,現時被診斷之諸種過度活躍症特徵,如注意力散渙、躁動難安等,許多時根本並非一種病症,遑論精神病或心理失調。青少年之情緒問題,大多只源於青春期平常遇到的焦慮困擾、挫折失落,成長上遭遇的彷徨疑惑、迷惘孤寂等,像五十年前孩子在課室無心聽講,只會被稱為懶惰,但如今他若是多兩分好動,或成績欠佳的話,便會被心理學家視為失常。

 

過度活躍症成因、評估皆子虛烏有?哈佛心理學權威揭ADHD驚人真相

 (Image courtesy of Jo Christian Oterhals at Flickr)

  

        他擧例指,以現時醫學界最新之診斷方法,超過百份之四十的青少年被診斷為患上抑鬱症,委實過於草率,「患者」當中真有嚴重精神失常者,實只有百份之八。同樣情況,亦發生在鬱躁症之診斷上。

        此外,朱隆基瑾更勇敢直言,所謂過度活躍症,僅屬整個製藥界及精神病治療界虛構捏造,但求圖利之產物。醫生對出現此類情緒問題之青少年濫用藥物,只貪圖就手謀利,殊非必要。
正確方法,乃耐心找出青少年情緒問題之根源,聯同家長加以化解,而非簡單地以藥物消除表面癥狀,忽略病症底因,治標不治本,徒令孩子負上精神病患者之標籤,挫傷自尊。朱隆基瑾還建議,與其服藥,不如替孩子聘請私人補習老師,助其克服學業上的困難,更來得實際。

       過度活躍症評估成因之真相,原來如此。閣下可仍憂心好動不安的子女患病?



註:取材自「What About Tutoring Instead of Pills?」,SPIEGEL ONLINE。

 



(不會公開)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