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孩的角度看事情,學會跟子女融洽相處

2016-01-31 03:00 pm | 瀏覽次數 : 1745

       「他沒有一次是聽話的!」、「食飯時老說不餓,不到一小時又嚷着要吃!」、「叫他做功課好像要打仗一樣!」……這些對子女的評語,相信家長們均耳熟能詳。可曾想過,原來許多時候,小孩都想乖乖合作,只是大人們未能明瞭他們的心意?試看以下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 三口之家到西餐廳晉晚膳,侍應介紹了菜式,爸媽都點好了前菜和主菜,媽媽正要替五歲女兒點菜時,小孩卻明確異議,謂欲吃別的東西。爸爸慍目而視,媽媽逕直打斷小孩的話,說:「那個你不喜歡吃的!」

       上前菜了,小孩黙不作聲,乾脆不吃。爸媽多番規勸,她仍不為所動。到上主菜時,爸媽警告她最好規矩一些,否則有她好看,還說若再鬧下去,便不准食甜品。

        媽媽把餸菜切成小塊,一口一口地塞進女孩的小嘴。小孩不情不願地,慢慢食完。待爸媽兌現獎賞,給她甜品時,她說一點也不想食。爸媽互望一眼,心照不宣地,為她幼稚愚蠢的拗氣搖頭。

        翌日晚膳,同樣的劇情又再上演。然而這次小孩連主菜也不食。爸爸叫媽媽帶她回家睡覺,以作懲罰。小孩則一如昨晚地沉默。當侍應看到她的碟子上,原封未動的餸菜時,爸媽感覺丟臉。

 

從小孩的角度看事情,學會跟子女融洽相處

(Image courtesy of Ari Helminen at Flickr)

 

        第三天晚膳,出現了轉機。餐廳部長替爸媽點菜後,轉頭望向小女孩,笑容滿面地問:「小妹妹想食什麼呢?」小孩抬頭看着他,既驚又喜,馬上一改兩晚以來,在椅子上正襟危坐,怪不自然的姿勢,跪在椅上說:「再說一次有那些菜好嗎?」

      「好吧,有……」親切的部長又從頭細細地介紹一遍,小孩很快點好了菜。當楞住的爸媽還未反應過來時,小孩已一反常態,說話聊天起來,若無其事。當晚,還把所有餸菜食得一乾二淨。

往後的晚膳亦復如是,不同者,餐桌上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歡樂。

       父母的想法,自然為子女着想,正確有理,但可別忘了,小小孩子,亦正在發展自我,學習處理自己的事情,慢慢建立自尊自信,當其要求得不到旁人的理解和尊重時,屈服於權威,卻又不懂得表達,便唯有作出對抗,渲洩不滿。 

       子女需要家長給予的,並非批評和指責,而是理解和體諒。大人們需看出他們已擁有的小小能力,多加聆聽,並以身作則,家長希望小孩能怎樣處理其問題,自己也得怎樣處理他們的問題。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 易地而處,若你是餐廳小女孩的父母,又會如何處理呢?

 



(不會公開)
Top